青春只有一次,如何书写青春精彩、成就不凡人生,是深藏在一代又一代青年心头的“青春之问”。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很多卓越领导人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革命理想,立志为民奋斗。毛泽东同志在青少年时期就立志献身中华民族强盛,他25岁同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发起成立新民学会,28岁出席党的一大,34岁领导秋收起义、率领起义队伍上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周恩来同志21岁就领导了天津爱国学生运动,24岁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参与组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29岁领导南昌起义、创建中国共产党自己的武装队伍,30岁在党的六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邓小平同志16岁赴法国勤工俭学并于两年后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23岁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25岁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伟大领袖们的革命青春故事,无一不激励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不懈奋斗。无论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千钧重担,还是破解改革发展的问题矛盾,无不呼唤我们青年鼎力担当。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持续奋斗。防震减灾工作难度大、责任重,难以出显绩,有时还要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需要有耐心,愿意长期坐冷板凳。老一辈地震人无怨无悔,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防震减灾事业,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支撑他们的是什么?就是高尚的家国情怀,对祖国的深情大爱,对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对地震事业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都激励着我们年轻的地震工作者,为祖国防震减灾事业为之奋斗。防震减灾工作不是中心却能影响中心,不是大局却能牵动大局。党和国家的重视,人民群众的期待,科学问题的攻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地震人勇往直前、上下求索、攻坚克难、默默奉献。今天,更多的青年地震人毅然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用真诚对待国家,用真情对待事业,用真心对待人民,献身于祖国防震减灾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高尚的家国情怀。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宜宾利用人工智能提前10秒收到预警信息,成都提前61秒收到预警信息,获得众网友“点赞”。如果人们能在地震发生前3秒收到预警,伤亡人数可以降低14%;如果能提前10秒发布预警,伤亡人数可以降低39%。面对这样的数据,作为广大青年地震工作者中的一员,我深深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应当不断吸取其它城市的优秀案例,不断提高提升我省防震减灾工作的效率水平,利用人工智能等方式更加快速、便捷的实现地震预测,坚持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继续实施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强化地震基础理论探索,最大限度的能给我省居民带来一定的保障。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未来靠青年。作为广大青年地震工作者中的一员,我们应当秉承先进的发展理念,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在防震减灾一线努力、奉献。我们要偏居一隅,安心、静心、潜心钻研,始终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尽情释放聪明才智,为追求广大建筑安全而求索。先进的发展理念应当表现为个人发展与事业发展的紧密结合,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以梅世蓉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地震工作者所体现出的严谨的科学态度令我们深受感动。我们青年地震工作者应当牢记求真务实的深刻内涵,默默地为祖国防震减灾事业奋斗。地震预警争分夺秒,工程试验精益求精,测震台网分析研判,大地测量一丝不苟,新媒体运维紧跟时代需求,团建工作结合实际,每一项工作无不体现执着探索精神,无不包含求真务实精神,无不折射协作实践精神。

新中国在风雨飘摇中走过70年,70年沧海桑田,70年灿烂辉煌,我们已经迈进了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开始了现代化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新一代地震人就是要有一种甘于寂寞、不计名利,坚定信念担当,刻苦钻研,潜心探索,始终坚守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须有我”的宽广胸襟,为实现我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而贡献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