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是花的季节,憋屈久了的百花涌般的盛开在人们面前,有高贵的牡丹,娇滴的玫瑰,灿烂的芍药,还有一树一树瀑布似的槐花,有名儿的,没名儿的,都在繁花似锦的百花之海中荡起层层波浪。

花是人世间特殊的精灵,时而让人高兴,时而让人感动,时而让人悲切。而有一种花,却与百花不同,它见证了爱情,代表着怀念,满含着期盼,它就是西花厅的海棠花。

初识西花厅的海棠花是在2006年高考完,翻看高中三年攒下的“家底”,看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西花厅在中国人心中不仅仅是一个地名,而是藏于国人心中的圣地。正因为如此,我怀着敬仰之情,认真的读了这篇文章。《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是邓颖超同志在1988年所写,追忆了她与周恩来总理的相识、相恋和相伴一生。读罢这三千多个文字,让我认识到伟人与普通人一样,他们也有爱情、亲情,不同之处是伟人的爱情和亲情中,加上了革命的豪情。

“你和我原不相识,姓名不知。”在追忆爱情发生之时,邓颖超如是说。原来伟人和我们一样,在爱人没有出现之前,面对的也是茫茫人海。在“五四”运动的大潮下,这对伟人相识,当时的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会成为彼此的一部分,他们不谈恋爱,甚至主张不婚主义,只为共同进步,追求革命目标。在日后的交往中,逐渐建立了感情,他们的爱情来源于纯洁,没有一丝杂念;他们的爱情建立于永恒,包含着革命的追求。“在革命之花开放的时候,我们的爱情之花也开放了,”邓颖超在讲述他们爱情开始的时候,是幸福的,是自然的,更是满怀思念的,她把与周总理的爱情点滴,镌刻在了灿烂的海棠花上。

“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12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面对这满目的海棠花,孤影的邓颖超思念恍若隔世。她的目光穿过层层海棠花,她在寻找一个身影,“你看花的身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曾经共赏花,共勉励,共奋斗,而今斯人已逝,独留空影,无限伤怀。“你到哪里去了?”她问天,天不应;问花,花不语;问己,己不知。她回过神儿,她知道了,他变成了一阵风,拂过神州大地,飘向四面八方;他变成了温暖的日光,洒下人间的希望;他变成了宇宙中的星辰,指示着前进的方向。

“希望我们两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这是周恩来总理向邓颖超的表白。“愿为革命而死,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这是邓颖超的回复。这样豪气的表白,无人匹及。这对伟人将人生理想与现实人生相结合,这才是真正的“志同道合”。纷繁的海棠花飘落下来,落英缤纷,八十多岁的邓颖超回想豪情的爱情,异常平静,斯人已去,仍旧奋斗不息,“我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把我有生的余力和余热,更好地为人民多服一点务。”这是爱人告别之后深情的承诺。相信,她的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会含笑九泉。

爱情是个复杂的问题,李清照与赵明城的爱情是卿卿我我,花前柳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是哀哀怨怨,哭哭啼啼;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不论是文人雅士还是白丁俗客,不论是革命先辈还是贩夫走卒,每个人都有一份独特的爱情。新时代的年青人,该追寻怎样的爱情呢?一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仿佛给了我们答案。

年青人的爱情必须是美好的,要像五月的花一样美丽。只有拥有美好的爱情,才会有美满的家庭和蓬勃的事业。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要摒弃杂念,不要被物欲横流所影响,要相信未来肯定比现在好。年青人,活的就是那份敢爱敢恨、干脆利索、横冲直撞的劲儿。

年青人的爱情要成为事业发展的支撑,不能在爱情与事业面前迷茫。所谓成功,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面。年青人的爱情,要根据他们的事业、他们的共同理想相爱,有许多相同的爱好,才会生活协调,事业发展。正如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没有爱人的支持,白天的工作牵肠挂肚,半夜的应急魂不守舍。

年青人的爱情要脚踏实地,不能虚无缥缈。没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来琴棋书画诗酒花。人生源于朴实,止于朴实,在朴实中方得始终。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享受风花雪月,更是要不计艰难险阻、勇于牺牲。我们要抬头仰望星空,因为我们在追求理想;但是我们更要脚踏实地,因为实现理想需要现实的支撑。

西苑海棠落又开,赏花故友去不回。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位伟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激励我们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还有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新时代,年青人不需要再去“共约断头台”,但是我们要“躬身国鼎槐”。我们要做一个有血有肉的时代青年,要有正确的爱情观和事业观,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执手相携共建人间繁华。